耶稣受洗之后,天为他开了,有鸽子落在他身上。在今天看来,耶稣的出现是惊天动地的事件。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事件不仅当时在场的人会看到,当时的整个犹太地应该都会看到。然而,耶稣受洗之后,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事件而高调,而是一直低调,直到他钉十字架,甚至从死里复活之后仍然低调。
从某一方面来说,耶稣的低调显示他的谦卑,但是从另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创造天地的主根本无需高调,向世人争竞自己的权柄。因为沉默的耶稣,并不代表沉默的上帝没有作为。而是他的作为无时不在进行中。
“耶稣知道了,就离开那里,有许多人跟着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又嘱咐他们,不要给他传名。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耶稣从一开始就是低调的。他治好很多人的病,他把水变成了酒,他平息了海浪,然而这些,他都不大肆宣扬,不要传他自己的名。耶稣的低调是他的害怕吗?他害怕自己被犹太祭司和法利赛人逼迫吗?如果耶稣害怕的话,他就会躲在屋子里,或者像艾赛尼派一样,在沙漠里穿骆驼毛的衣服,吃野蜂蜜为生了。
但是,耶稣来到城市,最后还进了耶路撒冷,掀翻圣殿广场兑换货币的摊位。显然耶稣的低调不是害怕。而是耶稣自己在脚踏实地地传福音。
耶稣没有争竞。在耶稣的时代宗教林立,甚至在犹太教内部也是宗派林立。各种宗教各显神通,竞相拉拢信徒。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市场的话,我们能在这个市场上听到各种宗教的售卖吆喝声,他们各自展现自己的宗教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着信众的购买。祆教、密特拉教等东方宗教、罗马宗教等等数不胜数。
耶稣并没有像他们一样,高调传教,高调吆喝,而是以一种几乎静音的方式传播福音。今天我们看到那些曾经在耶稣时代风靡一时的宗教,早已不见了踪影,唯有基督教传播千年,改变历史。
耶稣不宣嚷。与那些动辄直播禁食,或者在人群中祷告的人不同,耶稣传讲福音总是到偏远的郊区去,看到人多他就退出了。甚至为了躲避人群,他让门徒划船到湖面上去。面对法利赛人和文士带着那个行淫被抓的妇女质问他要不要砸死她的时候,耶稣不说话,在地上划字。面对法利赛人设置的陷阱,耶稣也是平静对待。他没有和他们为了福音喧嚷。整个传福音的过程中,耶稣很少会大声吵嚷着为自己辩护,很少大声喧嚷着传播福音。要知道耶稣时代并没有扩音器,也没有直播的网络,那是个传播基本靠吼的时代。但是耶稣却一直这样平静地传播他的福音。正是这样的不宣嚷的传福音,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听到。
耶稣不争竞,不宣嚷,街上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今天还能听到他的福音,是什么让福音这么强劲?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在困境中的人,在痛苦中的人,耶稣不会一走了之,也不会思考这人的遭遇究竟是他的父母还是他自己犯罪的代价。耶稣会把这样一个时刻看成彰显上帝荣耀的时刻。通过医治、帮助他度过困境,来彰显上帝的荣耀。因此,我们看到耶稣面对撒玛利亚妇女,不是避而远之,而是主动上前与她说话,看到生来瞎眼的,不是定罪,而是主动医治。
那些得到耶稣医治的人,那些被耶稣安慰的人,那些被耶稣释放的人,他们感到的是什么呢?是耶稣的声音,还是耶稣的嗓门?我想他们感受到的事上帝的怜悯。
这样的力量是什么?让两千年后的我们也能感受到。“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为什么耶稣不争竞,为什么耶稣不宣嚷?因为,上帝的公义无需喧嚷。公理就是公理,无需任何争论。不论你的声音多么微小,不论你多么低调,都无法改变公理的事实。因为这个世界上,公义是唯一的,他只能属于上帝。所以那些大声喧嚷着自己教义的人,那些与他人争论不惜战争的人,不论他们声音多大,不论他们武器多么先进,始终不会让公理站在他们这一边。所以,公理不需要喧嚷。他只需要默默做事。它无需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因为“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黑暗不接受光,却无法胜过光。不论这光有多么微小,黑暗都无法胜过。
正是因为公理不需要争竞,也不需要喧嚷,我们才会发现在耶稣升天之后的三百年间,基督教如同消失一半,在历史上沉默。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也没有在历史学家那里留下重重的一笔。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耶稣教导的工作,荣耀上帝的名,让上帝的怜悯和公义临到每个人。三百年后,基督徒却改变了历史。
历史上的基督教一直多灾多难,她既有高光时刻,也有沉默的谷底,但是沉默不是她不说话,而是她不需要说话,不需要为自己争竞什么,只需要实行公理,这样“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可透过邮箱与作者联系交流:lidaonansir@163.com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